比大營?比大贏?比大的結果到底誰贏了?(一)
世上最大船舶的紀錄,幾乎每月都在被刷新,龍頭拼命變大的結果,苦了龍身,龍尾,搶的珠珠,舞龍的人,....
全世界最熱門的亞洲歐洲線,每一20呎的貨櫃運費,從年前的1000多美元跌到破500美元,全係拜貨櫃船"大型化",噸位過剩之賜.
根據OECD的統計:1996-2015年,貨櫃船之運量增加了90%;同時間散庄船增加了55%;而油輪增加了21%.
2001-2008新造船平均噸位是3400teu;
2009-2013新造船平均噸位是5800teu;
2013-2015新造船平均噸位是8000teu;
目前主要的幾家航業公司所擁有1萬8千teu的船平均有20條,另外52條正在建造中,目前最大的是19300teu,但2017年時最大的貨櫃船將是21100teu
亞洲歐洲線運費殺到見骨,新下水的船全數投入第一線戰場;原來在跑亞歐線的船就被擠到亞美線;原來亞美線的船就依序被擠到歐美線去.同時亞洲區區內的船也出現明顯的大型化(被迫接收一線下來的大船),大型化結果就是噸位過剩,到處都剩,噸位過剩連動運費下降.這就是全世界海運界的瀑布效應(Cascade Effect)
比大營?比大到底誰贏了? 第一回合:龍頭比到滴鼻血